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价二》学什么?

叠瓣重华 方平斋 2022-11-25


引言

如果要选这几年来对我的影响最大的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老唐的这一本《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在遇到老唐前,我也读过一些投资的书,也了解过诸如趋势投资、量化策略之类的方法,却一直没看懂投资的游戏规则。我像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在投资的大门前转来转去,却没找到入门的钥匙。直到我看了这本书,这把钥匙就递到了手边。可以不夸张的说,刚看完第一遍,我就明白了我的投资之路应该怎么走。从那以后,我开始一步步学习企业分析的方法,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我深信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唐书房开张六年多来,老唐发表了原创文章900多篇,关于投资理念、企业分析、财务分析的文章可用车载斗量,但若论体系的完整和对实战的指导,《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可以说是最全面、最结构化的一本。这本书完完整整的告诉了我,什么是投资,普通投资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如何估算企业价值,如何分析一家企业。在书中前两篇阐述投资底层逻辑中,没有任何为了博取眼球的“独门秘籍”,在第三篇实战案例中,也没有任何完美抄底、惊险逃顶之类的冒险。每一段话,每一个案例看起来都是通俗易懂,缺乏传奇色彩,但却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一条“可复制的价值投资之路”。

老唐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投资者,更是一个好的作者、好的老师。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幽默风趣,却一针见血,充满洞见(我曾看到有人问老唐“洞见”一词是什么意思,我建议可以选择一家老唐分析的企业文章,和分析同家公司的研报做个对比,或许能比较形象的说明什么是洞见)。书里没有任何专业高深的名词或者晦涩难懂的公式,老唐常说只要有初中文化,小学数学水平,都可以看懂他的文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的智慧就在简单的言语之中。

在进入书房以来,除了投资以外,老唐“日拱一卒”、“多看一二”的生活态度亦使我受益良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唐的文字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从林黛玉式的脆弱敏感慢慢变得笃定平和,那些过去用来陷入自我怀疑的时间大多都被我用来“日拱一卒”。因为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往后的时间我都将沿着价值投资的路走下去。如果没有读过老唐的文字,我现在可能正在随波逐流,没有人生方向,整日焦虑却只会抱怨罢了。

巴菲特说投资只要学两门课,一是如何面对波动,二是如何给企业估值,《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也正是按照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思路展开。

01

从《价二》学如何面对波动

老唐常常念叨“真知,行不难”,有了真知,就理解了波动背后的必然性和如何利用波动的方式。投资里的真知在我理解,就是一句真传+三条原则。

01
一句真传:投资就是比较,在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和确定性之间的比较。

我们常常以为要买股票、买基金、买xx才算是投资,但其实从我们出生起,就无时无刻不在投资,区别只是确定性和收益率的不同。持有现金是确定性100%,收益率0%的投资,定期存款是确定性几乎100%,收益率3-4%的投资,股票是确定性低一些,收益率高一些的投资……那摆在面前的问题就从:要不要投资?变成了如何寻找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品?关于这一点,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股票是最好的投资品。

这个答案并不算稀奇,A股股民人数已经突破2亿大关,这两年基金的宣传更是铺天盖地,连地铁站里也常常有基金公司的巨幅广告。

但我到底凭什么能“坚信长期的力量”?《价二》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市面上大部分的宣传介绍都围绕着历史数据的统计,《价二》里也引用了各类专业研究,证明历史上股票确实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品,但历史数据的归纳,能代表未来规律的延续吗?老唐用一个不等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就盈利能力而言,ROE高于12%的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家GDP增长速度。这个不等式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实用演绎法证明了股票必然是最好的投资品。只要GDP在增长,上市公司,尤其是优质上市的增长率就会必然超过GDP的增长率。就像班级里前三名的平均分会高过全班的平均分一样。所以投资股票,必然能获得超过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水平。

02
三条原则: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原则。

原则一:股票代表企业的一部分。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会不断从生产力提升中获取回报,企业有价值,所以股票有价值。放弃买“票”的思维,不试图博傻,不惦记接盘侠,就会获得“股”的价值。

原则二:市场先生是乌合之众,出价只可利用不可预测。市场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任何可能都有。所以,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等他出价后无情地利用,不能在他出价前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行动。因此,只有在市场先生低价抛售,或是高价抢购时,出价才有用,其他时候,价格都是噪音,屏蔽就行了。

原则三:总是保留安全边际。投资者不是神仙,不可能每次都看对,所以买入之前一定要给自己留下看错的余地,尽量避免本金损失惨重的情况,这也就是安全边际。举例来说,如果认为一家公司的股票内在价值是50块,那30或25块以下才买,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对的时候多赚,错的时候少亏,从而战胜市场。

真传一句话,假颂万卷经,理解了波动的本质,也就学会了如何面对波动。

02

从《价二》学如何给企业估值

相比于学如何面对波动的一句真知包打天下,企业分析和估值可谓是永无止境。怎么看懂一家企业?什么是好的生意模式?看错了怎么办?要回答这些问题真是让我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嘴,但反复阅读实战案例后,我突然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答案就藏在书中案例处。

01
一学分析方法——按图索骥

刚开始学企业分析的时候,各种数据、指标铺天盖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理不出头绪,也不知道企业分析的重点在哪里。光是看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指标,就足以让初学者头皮发麻。当我读完所有老唐的实战案例,再回头总结企业研究方法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老唐已经告诉了我们该如何从零起步研究一家企业,只需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按图索骥,就能依葫芦画瓢,至少对企业的情况了解个大概,读财报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步:通过简化资产负债表初步认识企业特点,并排除企业

参考案例:《如何从零开始研究一家企业——以福寿园为例》

下图为福寿园2019年简化资产负债表,作为对比,我找了老唐2016年发表的《从雅砻江水电三季报说起1》中简化的雅砻江水电的三季报资产数据以及我分析的一家建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三种不同的行业模式一见可知。

福寿园简化资产负债表

雅砻江水电简化资产负债表

某建材公司简化资产负债表

三张资产负债表展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企业特点:

  • 福寿园:低杠杆经营,在上下游处于强势地位,手持大量现金。资产负债率只有23%,企业几乎没有有息负债。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同时预收和应付款都比较高,即占用上游资金,也占用下游资金,推测在产业链上比较有话语权;同时公司有大量现金沉淀,账面类现金资产超过净资产的一半,资产比较轻。是一家满足“三大前提”企业的可能性比较大。

  • 雅砻江水电:重资产、高负债经营。资产的90%以上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同时资产负债率很高达到72%,依靠大量借钱建设,是典型的重资产经营模式。但是没有任何应收账款,说明产品不愁销。是不是一家满足“三大前提”企业的需要进一步读财报分析。

  • 建材公司:在上下游处于弱势地位,高杠杆经营,应收账款比例很高。应收账款占到总资产的比例接近一半,同时又几乎没有预收款,一头真金白银的付给供应商,一头却只收回了一堆白条,可以猜测企业的产品缺少竞争力。有息负债是净资产的一倍多,靠借钱维持继续经营。是一家满足“三大前提”企业的可能性比较小。

通过简化资产负债表,可以初步勾勒出一家企业的轮廓,包括企业是高负债还是低负债,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在产业链上的地位是强是弱,甚至可以排除掉一些“先天不足”的企业,例如应收账款比例过高暗示着这家企业有可能赚的是“假钱”,资产负债率过高意味着企业挣钱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带着对企业的基本印象,再去读财报验证自己的假设,效率往往有大幅提升。


第二步:从供需看企业的产品/服务竞争优势

参考案例:《对陕西煤业的思考过程》、《格力电器vs美的集团学习笔记》、《如何从零开始研究一家企业——以福寿园为例》

要判断企业的利润是否可持续,主要是评估企业是否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看它是不是被需要,是否很难被替代,是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一个行业供给少,需求多,那企业必然赚的盆满钵满;如果反过来供给多,需求少,那企业的脑门上恐怕有大写的“不妙”。通常而言,赢家已经比较明确,供需格局稳定或者供不应求的竞争格局更容易受到价值投资者的青睐。而老唐通过案例,详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行业的供需格局。

  • 煤炭行业:

需求侧:预计到2030年之前,煤炭消费绝对量仍然是正增长的,年消费量约40~42亿吨。国内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还需要进口煤填补缺口。

供给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煤炭作为非可再生能源,供给侧的控制更加严格,包括新批煤矿变的更加困难,同时落后产能加快退出(补充:经历了2021年的煤炭价格暴涨,企业限电,电力保供压力大增,供给侧有所放松)

结论:产品被需要,供给侧受到政府管控和本身资源限制,新的竞争对手很难加入,产品供不应求,竞争优势明显。

  • 墓地行业:

需求侧: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年度去世人数的增加,城镇化带来的火化率也在逐年提升,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均支付能力提升叠加民政部门下辖公益性公墓的数量及服务质量约束,这四点因素共同叠加,导致墓地行业的需求处在增长状态。

供给侧:一方面因为节地和规范经营等原因,政府对于审批建设经营性公墓会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福寿园对于客户的经济实力和支付意愿有要求,异地安葬难度大,福寿园在本地实质上形成了垄断。

结论:产品被需要,需求处于增长状态,供给侧在本地形成实质垄断地位,具备竞争优势。

  • 空调行业:

    需求侧:我国目前的空调保有率已经比较高,空调更新需求较为缓慢(10年左右才需要更新换代),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未来空调数量年化增长会很低,老唐估计不超过年化4%,我参考了一些研报的预测,在3%-6%居多,预测基本一致。同时空调基本款价格区间,从30年前到现在一直保持在3000元/台,空调均价增长的可能性也很低。

    供给侧:行业集中度高,寡头格局比较稳固,截至2022年8月,格力、美的、海尔在线下市场市占率合计83.3%,在线上市场为68.8%,2018-2019年奥克斯凭借线上渠道的兴起以低端机抢占市场,实现规模、份额快速提升,但截至目前市占率也仅在5%左右,难以撼动CR3的市场地位。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结论:产品被需求,但需求侧成长性不佳,供给侧寡头垄断,供需格局稳定。


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223 页,老唐曾经写过这么一段内容:如果不考虑收购兼并式的增长, 企业收入的增长通常有三种途径, 即:潜在需求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和价格提升。不同增长途径的可靠性不同。潜在需求的增长, 在行业内不会产生受损者 (仅受益程度不同), 不会遭遇反击, 增长的可靠性最强; 份额的扩大, 是以竞争对手受损为代价的, 势必遭受竞争对手的反击, 因而要评估竞争 对手的反击力度及反击下增长的可持续性; 价格的提升, 是以客户付出更多为代价, 可能迫使客户减少消费或寻找替代品, 需要评估的是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强弱。
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显然陕西煤业和福寿园都能依靠潜在需求的增长增加收入,成长可靠性强,格力和美的需要依靠市场份额扩大和价格提升,竞争难度更大,成长可靠性相对较弱。



第三步:分析企业风险

参考案例:《格力电器vs美的集团学习笔记》、《如何从零开始研究一家企业——以福寿园为例》

每份年报里都有关于“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的描述,但大部分的风险都主要是关于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方面。这些当然都是影响企业的重大风险,但却大概率属于“正确的废话”这个类别,面对这类系统性风险,真的发生了企业也只能承受。老唐的实战案例,却向我们揭示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真的风险”。通过对案例的总结,以下几条属于比较常见的风险:

1.  管理层盲目扩张/多元化:如福寿园存在异地扩张后接受“毒资产”、格力造车造手机导致亏损的风险(巴菲特说过,管理层的傲慢和不堪寂寞容易导致企业价值停滞不前,谁能想象可口可乐曾大举投入养虾事业,吉列曾热衷于石油勘探呢。)

2. 管理层做出不利于股东的选择:一种可能是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福寿园的管理层存在利益输送风险,也有可能是大股东通过低价发行可转债、定增等方式,损害现有股东利益。

3.  主营产品失去确定性竞争力:如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消费者流失,或是产量大幅减少,如水电公司面临来水变少,导致产品(靠水发的电)大幅减少。

4. 价格管制风险:在电力、银行等价格受到政府管制的行业,价格存在遭遇政策性下调的风险。

5. 利率政策变动风险:利息支出对于高负债企业而言,是一笔重要的支出项,如对于水电这样的高杠杆企业,利率上升将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加。

6. 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第四步:定期跟踪

参考案例:《对上海机场补充协议的理解和判断》、唐书房实盘周记

《对上海机场补充协议的理解和判断》是在2021年1月29日,上海机场披露和日上免税店分成问题签署的补充协议后,老唐第二天发表的文章。通过对协议的详细解读,老唐做出了上海机场未来五年确定性丧失,投资逻辑需要推倒重来的结论。定期跟踪是企业分析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何及时的发现变化,发现变化后如何应对,也是投资的重要一环。其实老唐的实盘周记就是绝佳的定期跟踪范例。老唐每周都会仔细扒拉一遍他旗下非控股子公司,从公司公告、竞争对手动态、行业情况、政策环境、甚至是八卦新闻,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作为一个负责的“农民”,老唐“瞅地”的本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我自己,虽然周记看的挺勤,却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交了一笔学费之后才幡然醒悟跟踪的重要性。去年我分析的一家公司,看上去增长空间充足,产品有竞争力,财务也没藏雷,管理层历史上提出的目标都达成了,我按照三年后净利润打折买入后,就以为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只要等着三年翻番就行了。接着有大半年我完全没看过这家公司的情况,结果公司半年报“暴雷”,现金流急剧恶化,股价大跌。我再急急忙忙回头去看,才发现大股东在上半年进行了多次股权质押,放松了坏账计提标准,公司极度缺钱的情况早有苗头,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

交学费换来的教训是:定期跟踪的频率不一定要高(按周、按月都可以),却绝不能不做,否则就会遭遇我这种,自以为买入了下蛋的母鸡,实则老母鸡已经变鸭却还自以为正在坚守价值的蠢事。


02
二学商业模式——好生意的模板

参考案例:《聊聊高端白酒产能》、《高端白酒产能补充篇》

老唐曾在书房里写过“选一个良好前景的生意,一个历史显示值得信赖的伙伴,等待一个自己觉得划算的价格,入伙。然后静静等待他帮你挣钱”。

一开始最令我困惑的是,到底是什么生意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呢?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案例分析,我开始慢慢有一些概念,下面以老唐跟踪时间最久和确定性强的白酒为模板,看看什么是“好的生意”。

1.被需要

白酒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人尽皆知,那白酒到底为什么被需要呢?首先,白酒存在实际的商务价值。老唐在13年的旧贴中就写过,在商务政务活动中,人们时间宝贵,寻求迅速消除陌生感,进入易沟通状态,而白酒可以比较快的使人进入兴奋状态。其次,在人情社会中,高端白酒具有社交属性,送礼送茅台、请客喝茅台,天然有面子、排场。同事就炫耀过多次,女儿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送了两瓶茅台,如果茅台换成其他,明显就没有这么有“排面”。再者,酒精具有成瘾性,能让人感觉飘飘然,爱喝酒的人确实是非常喜爱这样的体验。

茅台前任董事长给行业打气时总结过:中国白酒文化有“四个没有变”,白酒作为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白酒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白酒作为国人偏爱的消费品没有变;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正是这四个没有变,支撑着白酒几千年来始终被需要。

2.很难被替代

第一,新竞争者进入存在着四大进入壁垒,护城河很深。一是白酒生产许可证,目前潜在竞争者只能通过收购现有白酒企业的许可证进入。二是适合酿造酱香型白酒的环境和土地难以复制。三是酱香白酒生产周期长,需要资金大、对熟练酒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很高。四是高档酱香白酒需要数十年老酒参与勾兑,不论花多少钱也无法买到足量的老酒。这些壁垒中,如许可证还算是容易获得,如参与勾兑的老酒基本是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第二,替代品的威胁很小。不同品牌的白酒由于不同的口味和情感定位,基本处于差异化竞争状态。以茅台为例,近似替代品有五粮液,国窖1573,梦之蓝等,然而无论是自饮还是请客,替代品和茅台无论在口味习惯上,或是档次定位上,均有明显差距,很难替代茅台。

3.价格不受管制

白酒享有自主定价权,尽管涨价会受到各方利益博弈影响,但国家只会通过税收方式进行调节,而不太可能直接为白酒定价,因为这毕竟是少部分人的消费品,涨价跌价都不会影响大局。作为对比,可以参考电力行业,由于电力涉及到所有居民和企业,影响国民经济命脉,因此不可能由企业自主定价,其价格完全受到管制。

巴菲特曾多次称赞喜诗糖果、可口可乐是顶级的商业模式,他们不需要资本再投入,就能源源不断贡献真金白银。对比就能发现,白酒行业也满足这个顶级商业模式的标准。茅台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

03
三学思考方式——实事求是

1.明白自己要赚什么钱

参考案例:《读史可以明智——对贵州茅台的全面回顾和展望》

在股市里的人都每天憧憬着牛市的到来,最好是刚低位买进,牛市就来了,然后一夜暴富。每年岁末年初,大量的投资总结贴里都透露出对明年是个大牛市的渴望,今年年初就有人高喊“A股存在7年一个大牛市轮回,2022就是本轮牛市起点”,看了真是让人忍不住心潮澎湃。但投资的使命就是等牛市吗?牛市不来就发不了财吗?老唐在2021年初的时候,写了《读史可以明智——对贵州茅台的全面回顾和展望》,全面回顾了自己在贵州茅台的操作,也告诉了我们,价值投资到底应该赚什么钱。

茅台2014年初市值为1330亿,2021年初达到3万亿,7年市值增长22倍。一般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哇!7年22倍,什么时候我也能抓住一只这样的大牛股 ”,很少有人去分析这22倍到底是哪里来的,老唐在案例里就详细拆解了这22倍神话的构成:

①茅台公司净利润的增长,贡献了540/153.5≈3.5倍;

②市盈率从严重低估的8.7倍,回到无风险收益率对应的估值中枢30倍水平,贡献了另一个3.5倍(30/8.7≈3.5);

③从估值中枢30倍到高估的55倍,贡献了最让市场激动的1.8倍。

最终3.5×3.5×1.8≈22倍(或以全静态口径视为3×3.4×2.2≈22)

其中①对企业利润增长的研究,和②对(符合老唐估值法三大前提的企业)合理市盈率必然向无风险收益率靠拢的逻辑理解。①和②的3.5×3.5≈12倍,是深度研究的功劳,属于“应该赚到的钱”。后面的 1.8 倍则是市场先生情绪的馈赠,老唐称之为“windfall,风落之财、意外之财”。

这个案例清清楚楚的展示了,投资者的钱一是来自企业利润增长,二是来自被低估的市盈率回归。而如果企业赚的利润是真金白银,又在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市盈率一直被低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想象中靠牛市发的财,其实还不到利润增长提供财富的20%。即使牛市不来,7年12倍,年化依然高达42%,令人惊艳。


2.看错了怎么办

参考案例:《回顾对洋河股份的投资决策》、《分众传媒投资回顾及周期股估值方法的尝试》

我有个很深的担忧,就是判断错了怎么办?就像那句流行语“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非常担心“做了很多研究,依然看不对一家公司”,书里的案例缓解了我的焦虑。

在投资领域,无论是浸淫多年的内行人,还是靠读报告研判企业的投资者,谁也无法逃脱犯错的命运。但好在投资是宽容的,有容错率的,只要及时认错改错,依然可以获得很不错的回报率。《价二》里就有两个经典的关于“看错了怎么办”的案例。

(1)内行集体错判

翻看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四家名酒企业的2015年的年报,管理层在当时集体看衰市场增长,看好中低端产品的增长,觉得年轻化、现代化是趋势。结果2015到2020 年走出了波澜壮阔的白酒行业高速增长,而且高端酒的供不应求,增速远高于中低端酒。导致高端白酒“茅五庐”股价涨幅,远远高于主打中端产品的洋河。

行业内一线专家的集体错判,一方面说明市场变化真的难以预测,看错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另一方面,即使是被“错判”的洋河,五年里也带来了年化24%的收益率,说明优秀的商业模式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对于具备产品差异化、产品自带提价增量属性、行业变化缓慢、存货不贬值特性的酒企,即便是管理层判断错了,也有动态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2)深研依然错判

老唐于2018年6月首次发表对分众的研究文章,在深入分析了梯媒的竞争优势,充分考虑了分众可能会遇到的终端扩张、售价提升等正面因素,以及成本提高,新拓展区域盈利能力相对下降等不利影响后,以2017年53亿净利润为起点,采用过去十年的营收增速17%模拟未来净利润增速,得到三年后合理估值。2018年8月老唐首次买入分众,并在目标买点附近完成了13%的仓位配置。但在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分众的市值一路向下,老唐期间多次发文,分析分众的竞争优势并未变化。但19年一季报的发布后,老唐发现自己存在思维误区,期间分众的股价腰斩有余。

按常理来说,这显然就是因为错判而导致了亏损,要么死扛着不认错,要么赶紧认亏出局。但此后老唐对分众的深入思考却带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的案例。

第一步:想明白错在哪里。

老唐在对这笔出现亏损的投资进行深刻反思后,发现了分众持续亏损的根源。在《价二》的235页写道“关于分众传媒,我有两个知识错误,一个涉及到对广告客户行为特点的误判,一个涉及到对分众客户结构的疏忽。…… 以品牌展示为主要广告形式的分众传媒,遭遇到经济形势下滑时,实际上是客户支出首选的削减对象,而不是我以前认为的不受冲击甚至因此获益。这是我的第一个错误认识。正因为这个错误,我将本来随着宏观周期波动的周期股,误当做稳定增长型企业做了估值。” 因为误判了利润波动特点,导致对分众的估值过高。想明白了错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办呢?且看老唐想明白错误后的处理方式。

第二步:吃一堑长一智,根据新认识重新估值

过去老唐持有的股票,都是按照“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速多少”作为核心的估值条件,思考的重点在于企业未来利润增长的幅度。当想明白了分众的盈利会跟随宏观周期波动后,老唐再次从祖师爷那里吸取了智慧,采用席勒估值法,将过去10年的净利润取平均值,仍按25-30倍估值,作为新的合理估值,做出了“600亿以下可买,1400亿以上可卖”的新估值结论。分众一役之后,老唐开始尝试将周期股纳入自己的能力圈,除了在分众上实现了扭亏为盈以外,还在陕煤上得到了成功实践。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放在分众的案例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想了很久,觉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最能概况老唐教给我的思考方式,错了不可怕,永远基于事实去考虑,及时认识到错误、基于新的认知调整对策,永远是代价最小的做法。“自以为看懂实际还是错了”的情况无法避免,通过呆在能力圈内以及日拱一卒尽量减少犯错的机会,最后就算真的错了,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谁又知道不是一次新的学习机会呢?


人亦有言 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 说彼平生

今年以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发生的事恐怕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如果只是关心“票”的涨涨跌跌,在目前的行情下,可能每一天都很难熬。

神奇的是,如果我们穿越回十年前,就会发现和目前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2012年市场上充斥着“刘易斯拐点已至”、“投资过多需求不足”、“地方政府平台巨额融资”的悲观论调,大家都认为中国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中国经济将要长期向下。2012年的A股从2478点一路下跌,11月跌破2000点,当时的中国证券网转载某券商研究所所长观点“1900不是底,1800不是底,1700是不是底不好说。”

如果2022年是令人悲观和沮丧的一年,那其实10年前也是一样的至暗时刻。当下发生的事,在经历的时候,总好像漫长的看不到尽头,但回头看,其实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我喜欢陶渊明说的“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意思是,平时总是听人们说时间快的如同日月更迭一般。到哪里可以找到好友,一起坐在席子上,谈论人生的故事和过往。再过三五十年,如果我们都还走在价投的路上,那时候有幸坐在一起,泡一杯茶,回顾投资的故事和过往,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